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亚非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我院刘志强教授受邀参加“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



本网讯 2025年7月6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编辑部、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我院刘志强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设有三场主旨报告、十个专题论坛以及“主编面对面”座谈环节。会议以丰富前沿的学术议题、高层次专家学者的高端主旨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200位学者参会。十一位专家的主旨报告围绕汉学传统与演变、中西思想交汇与互释、中国形象在多元语境中的建构与流变等议题展开;百余位学者在十个专题论坛中对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数智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交流;“主编面对面”座谈环节特邀七位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主编同与会学者就期刊发展、选题规划、写作规范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147001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刘志强教授以“中国四大名著在东南亚传播及影响的特点研究”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四大名著在东南亚各国的传播与接受程度各异,其背后涉及国家政策取向、语言文化差异、印刷与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华人社群的活跃度等多重因素。此外,四大名著在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传播效果显著弱于在越南和泰国的影响;在海岛东南亚地区,四大名著的传播对除华人群体以外的其他族群辐射相对有限。而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与朝鲜(韩国),由于商业和印刷技术的发达,四大名著的接受与再诠释则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风貌。最后,刘志强教授强调,回顾历史传播脉络的同时,更应着眼当下与未来,通过新的出版、翻译与合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在东南亚语境中的持续传播与交流互鉴。

 

6ECD6

刘志强教授作报告

 

本次“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的圆满举行,深化了中国话语研究与海外汉学研究之间的理论对话与实践交流,展现出跨学科、跨领域、多语种、多维度的学术活力,近200位学者的倾情参与和热烈研讨凸显出这一学术话题所具有的深刻理论意义和强烈现实意义。此次会议致力于推动人文社科领域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与当代表达,为构建具有全球视野与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叙事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凝聚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新时代青年学者应当将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话语构建与海外汉学发展作为重要学术使命,以开拓创新的研究实践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突破与范式革新。

 

 

图文:吴 迪

初审:胡文娟

复审:刘晓霞

终审:刘志强

关闭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七教学楼 510420

电话: (020) 36207110 | 传真: (020) 36207110 | 报警电话:36206999

Copyright 20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